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教育按照推进兵团南疆师团建设、深化兵地融合发展的要求,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自2010年以来,兵团中职学校已累计招收1万余名南疆未就业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组织1000余名兵团垦区少数民族初中毕业生就读内地新疆中职班,对2000余名维吾尔族青年开展语言培训,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由2009年的3万人次提高到2014年的5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兵地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2016年1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老师董树华带领8名学生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学习交流一个月。
“短短一个月的学习和交流,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铣床加工技术,也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了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董树华说。
“兵地就是一盘棋,兵地的职业教育更应互通有无。”华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孙苏维告诉记者,“我们学校非常重视与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的结对帮扶活动,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希望两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技能大赛、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广泛交流,最终达到双方办学实力和服务能力共同提升的目的。”
2015年,两所学校正式签订了《校校深度合作协议》,随后又共同制定出台了两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实施方案。近年来,两所学校主要在技术人才交流、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技能大赛水平提升等多个方面深入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两所学校管理干部和骨干老师的互派交流机制,使结对帮扶工作更深入、更全面、更有效。
“因为你们的到来使我们重新认识了护理专业,也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更爱护理专业,能当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是我们最大的梦想。”3月15日,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的学生们紧紧地拉住来自石河子卫生学校的两位支教老师的手说道。
2016年,石河子卫生学校与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建兵地融合“手拉手”帮扶支教合作项目,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缺骨干教师,为此,石河子卫生学校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帮助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承担教学任务,帮助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筹建了护理专业,填补了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的空白。
兵团职业教育实施兵地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以来,通过建立兵地学校联盟、进行托管式结对帮扶、实行集团化办学,结成友好学校、开展交往交流等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统筹兵地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兵团优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辐射带动作用,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优秀教师扶持地方薄弱学校建设,提高联合办学水平,推进了兵地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
少数民族青年就业能力提升
“原本以为初中毕业就得去打工挣钱了,没想到,我还有机会到这么好的职业学校来读书。在这里,我一定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回去好好工作。”来自阿克苏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古丽努尔·萨力曼说。
“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年龄小,汉语基础较差,学校便安排有资质、有经验、工作负责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汉语教学工作。”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唐文斌说,学校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还精心制定了培养计划,让他们学有所成。
“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一入学学校就开展入学教育、反分裂教育、法制集中教育。学校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新生入校第一课;充分利用政治课、第二课堂以及讲座,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四个认同’等教育。”唐文斌说,学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五月开展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先进宿舍、先进班级等评选活动,成效明显。
为切实解决“两后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2016年,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与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形成学校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企业为学校毕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的互利共生双赢关系。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在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设立500万元少数民族学生就业促进基金,每年20万元助学金、奖学金用于资助少数民族学生;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职校校外的实训基地,在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纺织、机电、机修等6个“洁丽雅”“富丽达”冠名班,建立“入学即入厂”机制,少数民族学生完成学业后100%对口就业。
2014年,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首次承担阿克苏地区“两后生”培养工作,当年招收121名少数民族学生,目前已有516名,学校通过聘请双语教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畅通“两后生”就业渠道等多种手段,“两后生”培养工作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兵地融合的重要手段。
为帮助解决南疆企业招工难题,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主动接洽一师阿拉尔市相关部门,协助洁丽雅集团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周边县市以及喀什、和田等地招收农村少数民族青年。对签订用工意向协议的少数民族青年,分批次对其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技能培训”,帮助解决少数民族青年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兵地融合。截至目前,经过“国家通用语言+技能”培训的8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在企业的稳定巩固率达到91.5%。
技能大赛激发职业教育活力
在职教领域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普通高中看高考,职业院校看大赛”。一年一度的技能大赛可谓是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备受大众瞩目。
“去年,在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能够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与参加‘屯南杯’技能大赛有很大关系,通过反复的训练和比赛,不论是技能还是心理素质都变得更强。”巴州红旗高级技工学校2015级汽修专业学生白文龙说。
华山职业技术学校与巴州红旗技工学校自2015年开始,已成功合作举办两届“屯南杯”师生技能大赛,参赛师生总数达到170余人次,参赛项目涵盖机械加工、电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等4个大类11项内容。在2016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山职业技术学校24名参赛师生全部获奖。
兵团教育局职教处处长周锦瑶说,技能大赛是国家确定的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赛事,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催化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助推器”。
自2009年开始,兵团教育局每年与自治区教育厅等7个部门联合举办新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疆区预赛,兵地职业院校师生同台竞技,进一步推动了兵团和地方职业技能的交流。
目前,技能大赛通常是逐级选拔,比单项技能的背后是比专业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力,个人技能水平的高低代表着所在地区、学校的集体水准。兵团坚持服务学校教学,引领学校教改,通过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措施,为迎战技能大赛铺路。
校企合作深度推进。2015年,兵团教育局等部门共同制定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明确政策措施和管理职责,设立专项资金,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校首创以内部股份合作方式引入2家企业,在校企合作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兵团职业院校与团场、企业合作共建集生产加工、技术研发、技能鉴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18个,促进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十二五”期间,在中央的支持下,兵团投入913.6万元,启动实施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等6个项目,培训专业骨干教师1110人次,选派青年教师85人赴企业实践,支持20所学校57个专业点聘请兼职教师89人次。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兵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5%,比201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兵团中职学校和疆内高职院校开展“3+2”或“2+3”学制高等职业教育,开展优秀中职毕业生直升高职(专科)工作,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进一步拓宽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
甘肃技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甘肃技工学校 兰州职业中专 甘肃职业中专
甘肃秦陇技工学校是一所专属甘肃省人社厅直接管理的全日制公办技工学校,联系电话:400-1001-865
学校QQ:2228276657,709915684,1356742130
学校地址:兰州新区秦川镇镇政府向北500米
延伸阅读: